辞职转行做自媒体,靠谱么?
<span style="line-height: 1.8em;"><font size="1">作者|Jenny乔来源|Jenny乔 id Jenny-Qiao-Love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你笨算我输。微信公众号:Jenny乔。</font></span><b style="line-height: 1.8em;">”01</b>说起赚钱,我想到一个最近很火的话题:<br>“当下,大量成功案例在吸引年轻人将自媒体作为职业,更有人期待一夜成名,一夜暴富。”<br>中国青年报做了个调查,结果显示:<br>在1870名18-35岁青年中,72.0%身边人在做自媒体;<br>45.6%自己做过或正在做自媒体;<br>52.8%在“利用自媒体发展职业”这件事上有具体的目标或规划……<br>若说六年前,公众号刚刚上线,大家还不理解什么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br>那么今天,人们早已从观望的态度,转向了参与其中。<br>微信,今日头条,微博,抖音,大鱼号,百家号……只要注册一个ID就可以随时随地输出内容,实现个人品牌崛起,并带来收益。<br>此外,像“00后靠写作月入十万”这样的真实案例,更是撩拨着诸多文字爱好者的神经,纷纷带着美好愿景加入自媒体大军。<br>于是,在“全民自媒体”的氛围之下,人们开始严肃地讨论一个问题:<br>自媒体到底能不能当长期职业?<br>就问题本身,答案是肯定的。<br>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罗自文直言:<br>“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个性需求越来越强烈,可以预见自媒体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是一个朝阳产业。”<br>“产业”意味着需要大量从业者,“朝阳”意味着可以实现长期发展。<br>一切都说得通。<br>可是,也许只有实践过的人才能体会,人生好多事就像跟着抖音学做饭:<br>一看就会,一做就废。<br>呕心沥血写作,换来的不是名利双收,而是常年稳定在两位数的阅读。<br>沮丧感总会瞬间透支人的热情和创造力,最终弃号而去。<br><br><b style="line-height: 1.8em;">02</b><br>不太乐观的是,在放弃这条路上,你并不孤单。<br>新榜曾经统计过一组数据,自2012年公众号诞生至2018年,公众号数量注册增速明显放缓。<br>26%的账号已处于停更状态,6%的账号已注销。<br>在剩下的活跃账号中,根据10月25日当天的数据显示,90%的原创文章阅读量不过万。<br>都说“十万加”可望不可即,殊不知,万加也是很多人要为之奋斗的小目标。<br>这两年不断有人在唱衰公众号,认为不景气是红利期已过造成的。<br>但真相是,不管你什么时候做,去哪个平台做,都没有想象中简单。<br>拿图文自媒体来说,有诸多隐形门槛:<br><b>1、过人的体力和精力:</b><b><br></b>热点常在半夜引爆,“绝不熬夜”的flag立了也会倒。<br>尤其是上班族,全靠下班后挤时间,甚至有些人,能把公众号做得风生水起,只因为两个字:失眠。<br>想要的多,付出的也多,成功背后,却是不同程度对健康的损耗。<br><b>2、持续输出:</b><br>“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不成任何事。<br>写一篇文章不难,难的是天天写。<br>为了维护粉丝黏度,公众号每周至少三篇原创,今日头条也要保证每周两篇。<br>这样的输出密度,让写作不再靠灵感而是靠技术。<br>一个合格的自媒体人,没有“灵感”自由。<br>就这一点,许多人既理解不了,也做不到。<br><b>3、天赋</b><br>如果说写作技能可以靠学习和训练,那天赋只分“有”和“没有”。<br>不得不说,具备一点作者的特质很重要,比如“敏感”、“悟性”。<br>前天那期《奇葩说》特别精彩,如果你关注这个节目可以找来看看。<br>在黄执中说出“遥远的哭声”时,有人瞬间一身鸡皮疙瘩;<br>也有人不懂他在说什么,完全绝缘。<br><br>所谓敏感就是能接受到“好”的信号,只有能被别人好的语言或表达戳到,才可能知道自己该如何动人地表达。<br>有句名言常被引用,“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br>但这句话没说完:<br>“那1%的灵感甚至比99%的汗水更重要。”<br>同一件事上,我们很难赢过那些既天赋异禀又勤劳任干的人。<br>想发展一项职业,最理想状态是:<br>天赋让你轻松地把一件事做好。<br>同时,足够的热爱来支撑旷日持久的努力。<br>否则,空有一腔热情,靠爱发电,很难走远。<br><br><b style="line-height: 1.8em;">03</b><br>把爱好当职业,到底能有多惨,思聪告诉你答案。<br>2009年,王健林给了王思聪5个亿的“零花钱”,作为第一桶金。<br>带着这五个“小目标”,王思聪注册成立了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br>两年后他发了条微博,“强势进入,整合电竞”,凭借着自己留学时打游戏的爱好,野心勃勃地进入游戏赛道。<br>其实王思聪也很厉害,他用这笔钱共投出6家上市公司。<br><br>就在去年,王思聪带队的IG获得了“2018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br>“十年后看子敬父”,王健林曾直言:“这些领域他比我看得准。”<br>可是他的电竞帝国还是没有低过腾讯电竞的碾压。<br>2018年3月,腾讯斥资69亿战略投资斗鱼和虎牙,完成对游戏直播的赛道垄断。<br>王思聪的熊猫TV,倒闭收场。<br>喜欢电竞,不代表能把电竞投资做好、公司管好。<br>类似的例子我身边也有。<br>一个闺蜜,特别喜欢喝咖啡,心心念念就想开个咖啡馆,过潇洒浪漫的后半生。<br>可等她把所有积蓄都投在这个梦上的时候,从门店装修开始,梦碎了。<br><br>生意上的琐碎完全破坏了她的美好想象。<br>她爱的是喝咖啡那种小资的感觉,不是开咖啡馆。<br>同理,你可能只是喜欢玩自媒体,而不是做自媒体。<br>两者区别在于:是否能耐得住寂寞,用专业的标准来训练和要求自己。<br><b style="line-height: 1.8em;">04</b><br>所以说,在不确定是否孤注一掷,把业余变专业的时候,可以先当副业做一段时间。<br>就像王健林拿出那笔“零花钱”,就算最后负债,也没伤及根本。<br>尝试的过程中,你能知道这一行到底适不适合自己。<br>会者不难,在别人看来过不去的坎,对你来说可能只是小事一件;<br>难者不会,如果远超能力边界,还因此痛苦不已,就早点放弃,人生远不止这一种精彩。<br>在这次“自媒体能不能当职业”的讨论中,热评特别有意思:<br><br>这届年轻人看问题总是一针见血,既参透了无处不在的二八法则,还揭露了扎心真相:<br>不做自媒体,其他的也一样干不长……<br>虽然是句调侃,也能说明,没有什么工作是容易的。<br>只是在我看来,做别的行业,苦与不苦在于自己选择,而自媒体这一行,要想求发展,注定是很苦的,但也很值得。<br>有些事正因为难,才有价值。<br>为了能不断地输出,只能逼着自己输入,最后知识和见闻是自己的;<br>除了精进了写作,还学会了排版作图,就算有天转行,技能是自己的;<br>焦虑和压力一直都有,却也慢慢学会了处理情绪,看到同行们的优秀,不是沮丧,而是庆幸于“江山代有才人出”,以他们为榜样;<br>虽然很累,但经过“没有下班”、“停不下来”的历练,努力的习惯终身受用;<br>最重要的是,连接了更多的人,看不同的人生,交流不同的思想。这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值得骄傲,也收获更多。<br>所以,如果你试了试觉得还可以,我想鼓励你坚持下去。<br>因为未来,注定是每个个体都有力量的时代。<br><b style="line-height: 1.8em;">-END-</b><b style="line-height: 1.8em;"><br></b><font size="1">作者简介:Jenny乔,Jenny乔工作室创始人,北大学霸,常春藤海归,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职场10万+爆文制造者,多平台签约作家。著有畅销书:《有见识的姑娘,活得更高级》《愿你盛得下悲伤,也输得出力量》。</font><font size="1"><br></font><font size="1">花猫説自媒体平台正在面向全国招幕喜欢写作的你,新的写作模式正在崛起,赶紧扫码加入我们吧!</font> 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