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351回复0 字数 993
IP:- 中国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这一句承前启后。承前,菩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多,结果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启后,显示咒语功不可思议。般若是显,咒语是密,显与密的都是是一样的。 “即说咒曰”是咒语的起始语,在此之前是显教,下面是密教,以咒总结全文。咒是佛菩萨的真言密语,所以一向不翻译,如果至心持诵,便能灭罪生福从而证果,是咒语与经文的区别。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从显教的层面来看,这段咒语被视为了解般若真理和观念的文字。 在密教的层面而言,它仅以梵音念诵,无须翻译。大家只需要按照字音念诵就可以。这么四句咒语,也就相当于显教的内容。 一般认为佛经的咒语宜用梵语音译,不宜译出其意义。这些咒语当时是怎么念的呢?要怎么念才正确呢?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个咒语若以现代汉语发音去念,肯定与梵音相去甚远,如此能得到咒语不可思议的力量呢? 很多佛教用语流传至今产生许多不同的音译,追根究底是因为不同时代的音韵。那古代音韵是什么样的呢?恐怕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即使是用今天的汉语发音去念,心诚还是有用的,佛菩萨能感受得到。无论对与错,大家都不必去计较。 本来心经就很短,才260字。即便后边的咒语大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念,可是念了前面的经文,又何须在意这四句咒语呢? 在这里,我就浅显易懂地给大家规划一下四句咒语对应的经文。 第一个“揭谛”对应“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第二个“揭谛”对应“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波罗揭谛”对应“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波罗僧揭谛”对应“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提萨婆诃”对应“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样来理解就对了,不需要担心咒语的发音。说实在话,没有几个人能发标准的梵音。别说梵音,就连国语都讲不好的人多得很,更别说古老的梵音啦。《心经》的显密就这样,以后我会专门解释咒语的意义。 |
楼主2023-5-17 08:39:56
上一篇 《心经》教你破除执着
下一篇 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