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以上是对季羡林先生的介绍,真是集各种光圈于一身,让人望尘莫及,可以说:世上再无法找到或者再出现这般造诣的人!!!
真正关注季老的大约是在2010年之后,也就是季老逝世后。记得当时手机阅读中看到“国学大师”,配上季老那朴素的半身照,就隐隐约约记起以前听过季羡林先生的藏书比一个中等图书馆还多啊!
于是就开始阅读季老的书,慢慢地就形成了我心中的形象——苦人!
1、苦难的童年。
年仅6岁的季羡林先生,为了求学就离开了母亲!说是求学,不如说是为了活下去!一个6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去远方,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后来,季羡林先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声泪俱下地写出那种痛苦!
2、困难的留学生涯。
季羡林先生的造诣很大程度上是在德国留学的到恩师的栽培,这种感恩的心在季羡林先生文章的字里行间中真情流露!
但是,虽然有恩师的栽培,季羡林先生的德国留学生涯也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特别是那么多年精神上的折磨!
3、苦难的中年!
要说季羡林先生的童年、留学生涯是苦难的,那么季羡林先生的中年只能用佛学里说的“十八层地狱”来形容——曾一度被定格为不可接触的人!
那个被定格为不可接触的人的时期,季羡林先生走在任何一个地方,那都是只有一个人!当时他也是想一死了之,所幸没有死成而已!!所以,对于当时的一个敢于在他摔倒的路上扶他一把的年轻人他是印象深刻,感激不尽!!!
以上三个苦难,于我们身上,我们能坚持下去吗?季羡林先生坚持下来了,而且很好的坚持下来——永远都心存感激!所以也才有上面的那么多光环!!!
(由于仅凭阅读记忆写下季羡林先生的苦难,所以内容比较简略,甚至于有误。如果觉得有启发的朋友可以自己阅读,体会!)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