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155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某公司因疫情班原因拒绝接收部分2022届、23届、24届毕业生,引发社会关注。
02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确实对疫情班学生态度不友好,评价差。
03然而,一家人力资源调研机构调查显示,52%的企业对2023届毕业生无观感上的变化,更看重个人能力。
04专家指出,疫情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造成过于持久的影响,好的企业和HR应持有同理心,帮助近几届大学生提升。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这里是腾讯新闻教育频道“教育一周洞见”栏目,每一期将就过去一周内的教育热点话题、政策风向或人物观点展开分析评论。
作者:丁阳
“不是不接收应届生,是不接收疫情班,疫情班的应届生简直是受不了,没办法说!”近日,某2024届毕业生发文,称与某公司沟通时,被如此回复。有媒体求证,该公司负责人承认,不接收22届、23届、24届毕业生,并表示“疫情班”是部分企业、老板间交流的口头语,现在不少用人单位的确对“疫情班”的学生态度不友好、评价差。
网传的“不收疫情班”聊天记录
如果这真是一个普遍现象,那可是一个大事,毕竟,几乎全国的近几届大学生都有受到疫情影响,数量甚至多达几千万人。
幸好,许多人看到这个新闻后,下意识的反应是,这是一种职场歧视。
职场歧视不是什么新鲜事,理由五花八门,地域、性别、学历、身高、社会出身,总而言之是一大堆与求职者希望从事的工作无关的原因。某些用人单位,某些HR,在职场歧视方面可以说是一以贯之,有长期传统的。
理由也很多,HR自身素质差,以前被前辈歧视、现在把歧视新人视为正常,等等。而当下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当下的就业形势,把部分用人单位给惯出来了,在求职者面前表现得过于强势。还有HR表示,招聘需求大大减少,但投过来的简历根本看不完,于是干脆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筛选简历。缺乏经验的应届生自然就遭殃,“疫情班”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粗暴的理由。
另外,这其中也有世代更替的原因,新一代的求职者,往往越来越不愿意接受职场“PUA”(记得各种“00后整顿职场系列”吗?),因此跟用人单位闹矛盾的几率也比较高,用人单位、HR们反过来也更可能指责新一代求职者素质差,并归咎于“疫情班”。
如果仅仅是基于类似的理由,那毫无疑问是一种职场歧视。
这种现象普遍吗?有媒体做了些调查,发现2022年至2024年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时,的确有一部分人被“疫情期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整体素质差”的理由回绝过,有小至十多人规模的公司,也有大致上万人的企业。也有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证实了存在这种做法。
但也有调查指出,整体情况未必那么糟糕。一家人力资源调研机构“51HR派”去年采访了100家雇主的HR,询问对于2023届毕业生有何印象。调查数据显示,关于“网课一代”进入职场,52%的企业表示不会对这一届学生有观感上的变化,更看重的是个人能力;有20%的企业表示和往届毕业生一样对待;18%的企业表示对网课为主的大学教育质量不乐观;10%的企业表示更看重毕业生的学校和学历。
根据这个调查,大概只有两、三成左右的企业对“网课一代”有负面看法,而且,即便有负面看法,也不代表就不打算完全不招了。如果在面试之前,用人单位就给这几届的学生贴上差评,乃至根本都不愿意面试,那说明这家企业自身就不怎样——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盈利能力更强的公司偏见较少,这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长期以来坚持的经济学理论一致,即歧视对商业行为不利。一个有进取心的企业,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会招到拿“疫情班”为理由把求职者拒之门外的HR,乃至有这种想法的管理层。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大家都知道,以“疫情班”为理由拒绝好几届的毕业是一种歧视,也并不能说明关于最近几届毕业生的总体看法毫无合理性。毕竟,疫情期间远程上课以及缺乏实习机会,是以前未曾有过的事实,且不光是中国才这样,国外一样对这几届大学生有类似的担忧。
美国一家叫“全国高校和雇主协会”的机构调研就指出,美国用人单位通常都很看重学生参与校内社团和实习经验,但由于疫情原因,许多学生从未有机会参与原本学生应该参与的活动,对他们的软技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导致学生们的自我评价和雇主对他们的评价差距甚大——调查显示,对于沟通、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这三项基本的职业能力,学生们的自我评价平均为83分,但雇主对就业市场人才库中学生的能力评价要低得多,平均只有67分。
并不是说,所有学生面对疫情都毫无应对之策。肯定有学生在不利的条件之下,也能做好适应,比如依然能充分利用网课,比如在远程条件下也找到了好的实习机会。但许多学生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摆烂”也是个事实——表现在不专心上课,应对困难缺乏积极性,等等。因此,除了对近几届大学生整体能力的担忧外,另一个问题就是一些HR表示的,“这几届大学生分层现象更严重,良莠不齐,差的太差。”这种情况的确也会增加筛选成本和试错成本,导致用人单位在选拔近几届毕业生中的人才时,有诸多顾虑。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存在问题不代表不能解决。事实上,一些专家也指出,疫情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造成过于持久的影响——不管是学校、企业还是大学生自己,往往都是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的。以实习这个问题来说,疫情刚来袭的时候,各家公司都没有做好准备,但第二年之后,远程的实习安排已经相对完善——美国许多企业在疫情结束之后,都还相当程度地维持着远程办公的习惯,已经足以说明这一点。
没错,“网课一代”看起来的许多劣势,但在某些情况下是能够转换为优势,比如更能接受弹性的工作安排,更熟悉远程办公的软硬件技能。某些学生更是为了适应疫情这种环境,而比以往更独立地吸收知识,以及在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不少从事就业相关的机构都指出,虽然近几届的大学生整体上可能低于疫情前用人单位对他们的期望,但不代表他们就缺乏潜力,好的企业和HR,应该对近几届的大学生的情况持有同理心,以及有帮助他们提升的计划和决心才对。不如说,正是因为有疫情的影响,用人单位才更应该有培养人才的耐心。
相比之下,新闻里提到的那家公司,居然去询问求职者可否查看其手机,了解其电量使用情况——这种用窥探隐私、不尊重人的可笑办法来试图筛选人才的,绝对是好社会需要唾弃的做法。
往期教育一周洞见——
为什么说开设“学习困难门诊”是好事?|教育一周洞见
鸡娃“断供”,“看他楼塌了”的心态要不得|教育一周洞见
硕士毕业生只能当宿管、勤杂工?如何应对“本研倒挂”|教育一周洞见
查看原图 1.43M
来源网址:https://news.qq.com/rain/a/20241020A03MSQ00
花猫写作平台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