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

花猫说热搜

思维 教育 情感 金融 职场 财经 管理

广告为用户自主发布,请自行甄别真假。

成长,从行动开始

巴贝岛 2019-11-10 14:44

作者:慈怀兹心
来源: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从行动开始》
原著 | 石田淳解读 | 林小白

每天一本书 !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从行动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计划永远是计划。

可能是年底要写年度总结,却发现年初定下的目标又没达成;可能是答应了孩子,会多花时间陪他一起成长,但到头来,还是让孩子缺失了陪伴;还可能是想要健身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总会在草草行动之后就草草收场……

我们为什么总是做不到?不少人把原因归结为“意志力薄弱”。但日本的石田淳却说,我们总是做不到自己预想的,并非是意志力薄弱,而是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

石田淳是日本研究行为科学管理第一人。他有一套行为科学管理方法,能帮助我们关注当下、简化目标,科学系统地进行自我管理,轻松提升行动力。

《从行动开始》就是石田淳的方法总结。书中用理论和真实案例,完整介绍了行为科学管理方法,让我们轻松掌握行动的最基本法则,灵活有效地规划自己的生活。

有想法,不如会行动。我们现在来看看石田淳是如何让我们用简单有效的自我管理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吧。


认知偏差,让我们只有想法没有行动

我们总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为什么总是无法落实呢?因为我们在行动路上的绊脚石实在太多了,而这些绊脚石通常是由我们的认知误区造成的。

第一个认知误区是“我天生意志力薄弱”。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愿望,当愿望和现实相违背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到沮丧。有的人会因此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比方“我就是个意志力薄弱的家伙”“我有性格缺陷”……

一旦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人们就会陷入自责的恶性循环,从而让人生越来越沮丧。

但实际上,意志力不是行动的障碍。就像坐汽车副驾驶要记得绑安全带一样,在之前,很多人嫌麻烦而不系安全带,但现在,大家一坐上车就很自然地把安全带系上,然而这靠的并不是意志力。

石田淳说,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并非是意志,而是行动。

这个结论并非毫无凭据,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可以很好地对它进行解释。

破窗理论是指,如果一幢大楼有一扇窗户破了,那么就会在无形中传达出这幢大楼缺乏管理的讯号。首先会出现乱丢垃圾的情况,然后周边地区的环境和治安都会恶化,最终会出现严重的犯罪现象。

前纽约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是如何解决城市治安问题呢?他不是对市民宣传“让我们的城市漂亮起来”,而是用清除地铁涂鸦、修复被毁坏的公物、捡拾地上垃圾等一系列举措和行动,使纽约市的犯罪数量大幅减少。

由此可见,关键的不是意志力,而是行动。

人们还容易陷入的第二个认知误区是“关注眼前利益”。

行为的结果通常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好比说吸烟的人并非不知道吸烟的坏处,只是吸烟导致的健康问题并不是立刻产生的,甚至不是必然产生的。但是吸烟后的“心情舒畅”却是在吸烟后马上得到的。所以,很多人才选择了吸烟。

从这可以看出,能够立刻得到的结果对人类的行动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并非是我们不想去行动,而是这个行动在当下并没有利益所得。

第三个阻碍我们行动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

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以尽可能避免失败为前提的。因为对失败的恐惧,人们就会不愿意行动。大多数人心态是:只要不行动,就不会犯错误,不会犯错误也就不会失败。这就是很多人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第四个认知误区是,大家都以为自己是个性的。

很多人都想成为有个性的人,但很遗憾,人类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有个性”。

人是有感情的生物,行为会受到感情,环境各种方面影响,在此情况下,我们就很容易随波逐流。既然身边人都光想不动,那么你也可能会变得没有行动力。

总之,你之所以缺乏行动力,是因为你陷入了错误的认知中,只要你意识到正确的思考方式,用对方法,你就能提升行动力。





关注当下,去做你真正想做的

把想法变成现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我们总会受到过去和未来的影响。我们会深陷过去某件做的不好的事,或是对未来有期待甚至恐惧,这样的想法会让我们止步不前。

想要让自己用行动改变人生,首先,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

过去的事已成定局,谁也无法回到过去,谁也无法消除那些不愉快的往事。把注意力放在过去,那些问题永远无法得到解决,我们还会被不存在的东西束缚住。相反,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其次,我们不要有“为了将来现在必须忍耐”的想法。

不少人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是模糊地觉得“如果我现在忍耐,将来会有好事发生”,但这样的想法看似积极向上,实际上却是逃避现实。

给自己的人生设定目标确实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只存在于“没有到来的未来”中。我们应该把握当下,过好每一天。

除此之外,我们不要过分关注做不到的事。

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天会出现几百次负面信息,而我们经常会把这些负面信息放大。

就像一个打算戒烟的人好几天都没有吸烟,但有一天他没忍住吸了一根,他就马上陷入自责之中。

但情况真的有那么糟糕吗?真实的情况是:这个人好几天没有吸烟,那天只吸了一根而已。

如果真的存在半途而废,那就重新开始就好了。你之所以一直无法改变,是因为你每次开始的时候都因为认知偏差而感觉自己“这次肯定也不行”。

警惕这种认知偏差,不要让自己陷入认知偏差的恶性循环中。

然后也不要以他人的价值观,来勉强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很多人有“必须做让大家都认可的事”的想法,但是被他人的价值观所束缚,只会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不满意。

作者说,你想要实现什么目标,你想要变成什么样子,都是由现在的你决定的,而不是由世俗的价值观和流行的标准决定的。

因此,学会原谅自己,不要过分关注做不到以及不想做的事,不要给自己制造过多的压力,这样你才可以更好地做到自我管理。

最后,要学会控制导致愤怒的负面情绪。

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总喜欢去责怪他人和外在环境。学会关注当下,关注事实本身,不被多余的情绪所困扰,你就会活得更从容淡定。

总之,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而懊悔,不要因为对未来的不安而畏缩不前,更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心存怨恨。只有把握当下,你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灿烂。




小行动+奖励,能让你坚持去改变

转变观念后,我们就要开始行动。但很多人在还没取得结果的路上就失败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没有勇气开始,一个是开始了无法坚持。

没有勇气开始,我们需要增强行动的驱动力。

很多人知道自己要改变,但不知道要如何改变,对于这种情况,书里提到的MORS法则就可以帮助我们。

MORS法则是行动科学管理术的一个方法,它包括四个要素:Measured(可测评),Observable(可观察),Reliable(可信任),Specific(可明确化),这代表了想要确保目标清晰、具体,就要满足这4个条件。

举个例子,有个人想要学英语,那么“一天记三个英语单词”的目标就比“从现在开始用一年的时间来学习英语”的目标要好,因为它符合MORS法则。

在明确驱动力后,我们就要开始行动。

开始行动的目标是马上取得成果,因此,它的关键是降低行动门槛,只有这样才能让行动有持续的可能。

作者建议,在培养新的行动习惯时,最多不要超过三个。

如果你想学习英语,每天只需要记三个单词。如果你想养成运动的习惯,每周只需要运动三次。

当然,有一些目标是无法严格按照数量来区分的,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化零为整。也就是把要做的大任务分解成许多小任务,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上就可以了,这样的方式能让我们从多余的压力之中解放出来。

而且从所完成的一件一件的小事中,我们会体会到“我做到了”的成就感。通过自己给予自己“好的结果”,会让自己更容易开始下一次的行动。

除了目标定的低一点,改变的力度也要恰当。

好比说我们要一周运动三次,次数虽然不多,但如果每次的运动强度很大,我们也很难坚持。

要降低行动的难度,我们就要控制好改变的力度。

我们可以先用较轻松的任务来替代较艰难的任务。比如我们要运动,那么“每天走30分钟”的行动目标会比“每天跑5公里”的行动目标,更容易让人完成。

如果你仍旧觉得“每天走30分钟”的目标对你还是存在难度,你可以试试“5分钟行动”。

5分钟行动是让你暂时忘记你的目标,先去做5分钟再说。5分钟很短,一般人都能坚持下来,当你能做到第一个5分钟之后,你会发现,你能做到更多个5分钟。

作者现在的爱好之一是跑步,但以前的他不仅身上有赘肉,连爬个楼梯都会上气不接下气。

当他决定运动时,他就用了“5分钟行动”的方法,让自己更容易改变。

他先尝试跑5分钟,当他能做到之后,他慢慢把跑步时间延长到10分钟、15分钟,最后30分钟。

对于完全没有运动习惯的他来说,这时候的成就感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在成就感的驱动下,他又相继完成了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撒哈拉马拉松。

不要以为只是5分钟的行动,它根本什么都改变不了。想一想水滴石穿的道理,坚持完成小的行动,不断地积累,最后一定能够带来好的结果。

那开始行动之后如何坚持呢?这就需要另一件法宝——营造行动过程中的成就感。

首先,为了让我们在无法立刻得到“好的结果”的情况下仍旧坚持行动,我们需要给自己设置奖励。

比如你有学英语的计划,那么在行动前就设置一个奖励——坚持上三个月英语课,就给自己买一套新西装。

当然,奖励并非只是物质奖励,感谢和称赞也是奖励。

例如,在督促孩子学习时,家长可以多夸孩子。家长的夸奖能让孩子体会到“我能做到”的成就感,也就能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除此之外,每天给自己正面暗示,也算是给自己的奖励。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每天在笔记本或手机的备忘录里写三件“今天发生的开心事”,以此来获得成就感。

在写三件开心的事时,不用把目光集中在自己了不起的成就上。就算是“买到了一直想要的书”“见到了一个好朋友”之类的小事也无所谓,关键在于自己要感觉到开心和快乐。

不要觉得这些事情很琐碎,但就是这些让你感到开心的小事,反而能成为你给自己的奖赏。

总之,行动+奖励,就能让我们更容易行动和坚持。




学着认同自己,可以帮助你战胜诱惑

你不得不承认,哪怕你降低了行动门槛,并在行动过程中想方设法营造成就感,但改变自己的过程总不是那么顺利,因为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

戒烟的人,在别人递过香烟时很难拒绝;减肥的人,在美食面前很难把持住;想要学英语的人,才开始翻,就想要看剧。

对于这些时不时来试图打乱我们计划的诱惑,我们需要不断明确自己实现目标后会得到的成果。

好比说,戒烟的人就要想到自己成功戒烟后不仅可以节省香烟的开销,还能减轻对健康状况的困扰;减肥的人就要想到成功减肥后会有漂亮的体型以及更健康的身体;学英语的人就要想到学好了英语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还可能会更自信。

为了更好地提醒自己,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正向结果写下来,反复阅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好处上。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些正念练习,它能增强自我认同,帮助我们对抗诱惑。

正念是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让自己进入正念状态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冥想。

提到冥想,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坐禅,但实际上冥想不一定要一直坐着不动,它的关键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想起很多事,那你不妨试试“将自己的行动实况转播”的方法。

“实况转播”,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在脑海中确认一遍。

好比说吃饭的时候,你告诉自己“我正用右手拿起筷子,左手拿起饭碗,用筷子夹起米饭,将米饭放入口中,咀嚼米饭,咽下米饭。”

通过脑海中的“实况转播”,你就可以将意识集中在自己此刻的身心上,排除干扰,减轻压力。

哪怕是每天睡觉之前拿出几分钟来整理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很好地减轻你的压力。

在行为科学的理论中,一切结果都是行动的积累。好的结果是好的行动不断重复带来的,而不断重复坏的行动只能带来坏的结果。

所以,学会认同自己,才能让你不抱怨、不盲从,从而慢慢改变自己。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内容。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有这么一个实验:有人在纽约街头放了一块黑板,让路过的人写下自己最后悔的事。结果是,大部分人不是后悔做过什么,而是后悔什么事都没有做。

与其花时间悔恨或恐惧,不如马上行动。唯有行动,才能改变自己。

而行动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跳出认知误区、降低门槛、营造成就感、认同自己,我们就能做到。这听起来可能很简单,但实际上,改变就是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

就像那只在亚马逊煽动翅膀,从而引起大洋彼岸的龙卷风的蝴蝶一样,坚持小小的行动,它会像滚雪球般,最后积累的力量无比巨大。

你有曾经的梦想,有想做的尝试,如果还没有放弃,那就现在去做吧。

现在的每一天,对余生而言,都是黄金时代。

去行动、去改变,你就会遇到更好的自己。就像那句话——你怎样过一天,就将怎样过一生。

作者:慈怀兹心+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联系微信号(chenyu19950215)授权。

打赏 0

花猫写作网拥有一帮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分享传播正能量的朋友每天与你一起学习成长,在这里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转载请联系花猫说(id:hmshuyouquan)进行授权转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文章点评
热门推荐
  • 《蘑菇定律》:精彩的人生,是像蘑菇一样奋
  • 所有的关系越来越淡,往往源于这一点
  • 真正有修养的人,懂得水深流缓,人贵语迟
  • 人生这四种思维,越早知道越好
  • 如何荒废你的2023?
  • 成大器者,胜在思维层次
  • 维持亲密关系的秘诀,提升自己,走出安全区
  • 人这一辈子,生活难不难,都要学会自渡
  • 人到中年最好的养生,是这三点
  •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就看这一点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多的是……
重 要通 知X

由于站长精力有限寻找有缘人!

由于站长精力有限,先忍痛割爱花猫写作网,网站有固定收益,有稳定作者,对文学领域或者对互联网项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联系站长!...

你感兴趣吗?查看具体详情
花猫写作网-让你的每一个字赋有价值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